admin 发表于 2025-4-21 00:56:23

2024云南大学文学637中国语言文学基础-882理论与批评考研真题

2024云南大学文学真题
637 中国语言文学综合
一、名词解释(7选5)
1.隐含的读者
2.语音对应关系
3.孤立语
4.竟陵派
5.《平凡的世界》
6.非物质文化遗产
7.三一律
二、简答(7选3)
1.迟子建的艺术风格
2.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分别是什么,有何特点,两者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3.以汉语为例,谈谈汉语相比于拼音文字的优势
4.民间文学三段式
5.自然主义的基本特征
6.吴伟业的“梅村体”艺术特点。
7.如何理解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
三、论述题(7选2)
1.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中的文艺思想。
2.材料:“昔者楚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楚师败,而共王伤其。酣战之时,司
马子反渴而求饮,竖谷阳操觞酒而进之。子反
曰:‘嘻,退!酒也。’谷阳曰:‘非酒也。’子反受而饮之。子反之为人也,嗜
酒而甘之,弗能绝于口,而醉。战既罢,共王欲复战,
令人召司马子反,司马子反辞以心疾。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
曰:‘今日之战,不谷亲伤,所恃者司马也。而司马又醉如此,是亡楚国之社稷
而不恤吾众也,不谷无复战矣。’于是还师而去,斩司马子反以为大戮。竖谷
阳之进酒也,不以仇子反也,其心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故曰:行小忠则大忠
之贼也。选自《韩非子·饰邪》。”
(1)划线句:竖谷阳之进酒也,不以仇子反也......
(2)“之”的用法。
(3)不确定。注:不知道试卷选的是哪个版本,但“其心忠爱之”、“祸子反”(不
是仇)等处有异文。
3.给了几句话,每句摘出来一个字,问用法及理由。其中一题是“对(动词介词)”
的分析
4.辛弃疾词艺术手法及地位。
5.周作人理论及创作实践。
6.《百年孤独》的魔幻性体现。

882 语言学和文论真题
以下内容 6 选 3,每题 50 分,共 150 分
一、语言的符号性
二、严羽《沧浪诗话》: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荃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试解读评价。
三、汪琬《钝翁类稿》:“孔子曰:温柔敦厚,诗教也。...今之学诗者,每专主唐之杜氏,于是遂以激切为工,以拙直为壮,以指斥时事为爱君忧国。其原稍出于雅颂,而风人多设辟喻之意亦以是而衰矣。世之论《三百篇》者曰:“取彼谗人,投界豺虎”,不可谓不激切也。…...斯说诚然矣。然古之圣贤未尝专以此立教。其所以教人者必在性情之和平,与夫语言感叹之曲折,如孔子所云温柔敦厚是已.…..….夫作诗至于《三百篇》,言诗者至于孔子可矣,学者舍孔子不法而专主于杜氏,此予不能无惑也。”结合文学理论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四、材料分析题:给出了米兰·昆德拉《被忽视的塞万提斯的伟大小说遗产》选段,让概括观点,并结合外国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史分析“小说的智慧”。
【材料】塞万提斯的伟大小说意味着什么呢?他笔下的许多东西都引起了争论。一些人在其中看到了对堂·吉诃德那种雾蒙蒙的理想主义的理性批判;另一些人又将其视为这种理想主义的庆典。这两种解释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都是依据一种道德的而非探究的立场来发掘小说的内核。
人们向往一个善恶分明的世界,因为在理解之前,他有一种天生的、抑制不住的判断要求。宗教和意识形态即建立在这种要求之上。它们只要能把小说的相对和模棱两可的语言译成它们自己的绝对肯定和武断的论述,便能对付得了小说。
它们需要某些人是正确的:要么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头脑狭隘的暴君的牺牲品,要么卡列宁是一个不道德的女人的牺牲品;要么 K 是被不公正的法庭碾碎的一个无辜的男人,要么法庭代表了神圣的正义而 K 是有罪的。
这种“非此即彼”的公式包藏着一种忍受人间事理之基本相对性的无能,一种直面首席法官缺席的无能。这种无能使得小说的智慧(不确定的智慧)很难被接受和理解。
五、习总书记强调,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因此,优秀的主题出版既要紧扣时代脉搏,又要贴近群众需求。(可能不够完整准确,但是这个选段)
结合中国百年文学史以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来分析。
六、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回答相关问题:
昔者楚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楚师败而恭王伤其目。酣战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其右竖谷阳操觞酒而进之。子反日:“嘻退,酒世。”竖谷阳日:“非酒也,水也。”子反之为人也,嚐酒而甘之,弗能绝于口而醉。战既罢,共王欲复战,令人召司马子反。司马子反群以心疾。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日:“今日之战,不谷亲伤,所恃者司马地,而司马又醉妍此,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恤吾民也,不谷
本文只能试读31%,开通VIP会员后可阅读全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4云南大学文学637中国语言文学基础-882理论与批评考研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