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710中国语言文学-808文学理论与中外文学史2024年文学考研真题
808 文学真题 一、填空(30*1)(回忆版,暂时不全) 1、《蝶恋花》词牌名,原叫( )。2、野马也,尘埃也,( )。3、物化天宝,(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4、晨兴理荒秽,( )。5、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 )。6、领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7、胡风把能够促成这一过程深入进行的动力则是作家认识世界的思想力、体验现实的感受和投身现实的热情,此三者合称为( )。8、胡适的( ),首倡白话文学。9、《堂吉诃德》是( )风格的代表作。10、《神曲》中的( )给了但丁对于炼狱和地狱的想象。11、现存的古希腊悲剧中的( )。12、2008 年残奥会上( )写的,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残疾人小说。13、贺敬之的《回延安》《桂林山水歌》均是( )体。14、艺术构思包括艺术概括,艺术综合,艺术简化,艺术( )。15、马克思人物文学的原则包括( )和历史的原则。16、艺术创作就是( )。17、《杜十娘沉百宝箱》出自( )。18、明代四大奇书指的是( )19、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张资平写的( )20、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带有“复调性”的理论家是( )二、名词解释(20 分)1、多余人2、东方意识流小说3、新批评4、诸宫调三、阅读分析题(50 分)《左传·展喜犒师》夏,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赛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齐侯乃还。《国语·鲁语·展禽使乙喜以膏沫犒师》齐孝公来伐鲁,臧文仲欲以辞告。病焉,问于展禽。对曰:“获闻之,处大教小,处小事大,所以御乱也,不闻以辞。若为小而崇,以怒大国,使加已乱,乱在前矣,辞其何益?”文仲曰:“国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将无不趋也。愿以子之辞行赂焉,其可赂乎?”展禽使乙喜以膏沫犒师,曰:“赛君不佞,不能事疆场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于弊邑之野,敢犒舆师。”齐侯见使者曰:“鲁国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公曰:“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二先君之所职业。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齐先君太公日:‘女股肱周室,以夹辅先王。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君今来讨弊邑之罪,其亦使听从而释之,必不泯其社稷;岂其贪壤地,而弃先王之命?其何以镇抚诸侯?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许为平而还。1、说明划线部分的不同,然后分析比较《国语》和《左传》“展喜犒师”选段在语言和叙事风格上的差异。2、分析冯至的十四行诗《鼠曲草》《鼠曲草》——冯至 我常常想到人的一生,便不由得要向你祈祷。你一丛白茸茸的小草,不曾辜负了一个名称;但你躲避着一切名称,过一个渺小的生活, 不辜负高贵和洁白, 默默地成就你的死生。一切的形容、一切喧嚣,到你身边,有的就凋落,有的化成了你的静默。 这是你伟大的骄傲,却在你的否定里完成。 我向你祈祷,为了人生。四、论述题(50 分)1、请结合 20 世纪西方文论发展过程,谈谈文本间性的概念及其对世界的影响。2、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谈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与各国代表作品。 710 中国语言文学真题一、填空(1*15)(直接给出的答案版,回忆的时候,题干记得有点模糊了) 1、《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谁写的——关汉卿2、圆圆曲是谁的作品——吴伟业3、三言指的是——《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出自谁的词——苏轼5、南洪北孔指的是——洪昇、孔尚任6、《国殇》是谁写的——屈原7、《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谁写的——杜甫8、元杂剧、南戏9、《淮海词》——秦观10、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11、岂曰无衣,与子同袍1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4、后七子代表——李攀龙、王世贞15、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二、名词解释(5*3) 1、沉郁顿挫2、以诗为词3、脂评本三、古诗赏析,说明其体例和艺术特色(20)结合《归园田居·其三》说明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四、古文翻译(50)翻译以下两句话:(10 分)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2、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于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3、翻译并加标点:(需要将原文抄在答题纸上)(40 分)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壁本文只能试读31%,开通VIP会员后可阅读全文。
页:
[1]